漫谈声乐生理学教育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概括性艺术,它作为一门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与其它艺术有着交融互动的交叉关系。 当人体肺部的气体从气管呼出通过喉部时,振动声带而发出基音,基音
声乐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概括性艺术,它作为一门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与其它艺术有着交融互动的交叉关系。
当人体肺部的气体从气管呼出通过喉部时,振动声带而发出基音,基音在共鸣腔体里引起共振产生共鸣,这种经过共鸣体扩大和美化了的、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波形和一定的频率的乐音,再经过唇、齿、舌、喉等吐字器官的加工,就成为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歌唱。因此,声乐生理学教育是声乐教育者必须掌握的。这样才能在歌唱训练时让歌唱者很好地铸造自己的声音。
(一)声乐的发声理论
人声发声主要分为说话和歌唱两种基本形式。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非语言、非歌唱形式的下意识本能发声行为,如打哈欠、意外惊讶、呻吟、叹息等等。然而,所有诸如此类的人声嗓音发声行为,所依靠的都是喉及声带的发声生理运动功能。
1.发声生理结构
在气管上端,由大小十一块软骨构成的喉结支架,靠肌肉、韧带、膜体组织连接成人体的发音器官——喉结,它像一个“音匣”,装着一对能够振动发音的声带。声带是由黏膜、声韧带及声带肌组成。左、右两条声带的前端交会联合地长在甲状软骨板前部交角的内面。它们的后端,与一对杓状软骨声带突相连。声带的发声运动,是由喉部各种肌肉带动有关软骨的活动进行的。
2.发声生理作用
声带在不发声时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两侧后部附着在杓状软骨上的声带相向分开,其前端侧靠在甲状软骨的两侧面相互接近,两条声带犹如两扇门呈前窄后宽的三角形声门裂隙张开。在声门开启状态下,呼吸形成的气流可以任意自由出入,因而不会振动声带,更不会形成嗓音声响。
在嗓音发声活动即将开始时,声带会立即作好发声准备,与发声相关的肌肉组织瞬间进入运动临界状态。发声开始时,操纵声带运动和起音支持发声作用的若干喉肌迅速收缩,一方面拉紧声带使其达到一定的紧张度,另一方面则关闭或缩小声门裂隙,使声带相互靠近或闭合。与此同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这种由声门节律性的开闭造成空气稠密与稀疏变化而形成的声波叫做声门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原声。当原声声波在经由喉腔、咽腔、内口腔、外口腔、鼻咽腔和鼻腔等共鸣腔体的增强、放大、美化、润饰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声嗓音。
(二)声乐的呼吸理论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生存本能,它是人体自动的、有节律的生理运动所产生的气流.是人体一切发声的原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1.生理呼吸状态
呼吸运动原则上可分为自然呼吸和发声呼吸两种不同形式,自然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呼吸,维持人的肌体对氧气的生理新陈代谢需要;嗓音发声呼吸除去需满足生理代谢需要外,就是要凭借用于排泄生理代谢废气物的呼气流的作用力,迫使声带振动发声。
嗓音发声呼吸与自然呼吸其重要的区别在于:嗓音发声活动是在声门闭合,气息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对呼气气流的溢出形成了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对嗓音发声活动下的呼吸作用力和呼气压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用寻常的自然呼吸,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足以吹开声门并使声带振动的呼气作用力。嗓音发声的气息损耗,也远远超过一般呼吸的500毫升气息量。歌唱者必须用更多的气息来应付不同音高、音强、音值等嗓音发声气息需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用常态呼吸来认识、理解、训练、运用歌唱呼吸。
2.歌唱呼吸的类型
人们将歌唱发声的呼吸分为:锁骨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
锁骨式呼吸,又称肩式呼吸,主要依靠肩和上胸部的起伏运用控制肺的呼吸。这种呼吸时两肩和胸部明显起伏,控制气息的能力不高。因此,在歌唱中早已被弃置不用。
胸式呼吸,又称肋式呼吸,主要依赖胸廓周围大小的改变来控制气息运动,属于相对较浅的呼吸方法。它的缺点在于它排除了吸气肌的对抗运动,从而无法建立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在张力上的有效平衡,因此也逐渐被人们所扬弃。
腹式呼吸,又称肚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与收缩的动作来进行呼吸的方法。使用这种呼吸法,往往使中、低声区的音色沉闷无力,高声区缺乏明亮华丽的色彩,还容易出现声音的位置偏低和音不准等现象。
文章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yyslxzz.cn/qikandaodu/2021/0504/484.html
上一篇:浅谈竹笛教学中对声音的要求
下一篇:音乐以何种方式作用于人脑的探究